当下的我,面对着举棋不定的生活、无望的将来、来自家人和自己的压力、巨大的经济压力、纷繁复杂的工作,从来没有如此迫切地想要回归校园。此时的心情犹如场上的运动员——除了领先时松懈而迫切希望比赛快点结束外,更多地是落后情况下的急躁与不安,总是不在点上,总是发不上力,总感觉没有发挥出水平。
来自最为亲密的好友的疏导和安慰就像强心剂,它的确能舒缓不安的情绪,但效果也总是暂时的。午夜梦醒时,独自发呆时,那种莫名的不安与躁动,密密麻麻地将占据我的大脑。我决定在这整个半年,做点什么改变。我想将自己的琐事与种种记录下来,亲友的关心再辅以自我开导,可能会助我渡过这段看似平常却足够难熬的时期。
我不想定太多要求和规矩,简单记录,望之有效。
2020/01/10
昨天和一个大我至少一轮的姐姐说,我不开心。她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我都要累死,前几天小我一岁的猝死,昨天和我同龄的走了一个。
我突然想到了辛弃疾的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不开心的理由是我在偏同志的贴吧里看到一个言论说:伊朗是一个把同性恋处死的国家,所以国家二把手被炸活该。我觉得这是什么脑残逻辑,一码事归一码,当场反驳。当然这种人,正常交流是不可能的,擅长转移焦点,东说西说,什么其他穆斯林国家怎么没有处死,什么你喜欢伊朗快去啊,什么祝你被石刑……我当时也被激怒,少见的在网络公众场合大骂他白痴傻逼和脑残,然后我又不是眼不见为净的人,干脆买了个会员禁言他,气得我一点才睡。当然他应该更气,因为我发现他两点多用另一个号“祝福”我,貌似同样也禁言了我。
由于当天我支持的球队胜利,心情兴奋,加上看到这种极端傻逼的言论,当晚违背对自己设下的不在网络社群发表太多政治性言论的要求,加上他不断转移阵线,无理取闹,我撕像也难看,第二天我把自己的言论删了。但是理性想想,我觉得要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反正没有其他人看):
他这种“伊朗是一个把同性恋处死的国家,所以国家二把手被炸活该”的言论,是混淆事实,站队不站对。特别搞笑,不迫害同性恋的就做什么都是对的,迫害同性恋的活该被打,典型的意识形态挂帅。且不论美国自己就有赤裸裸的反同迫害同志历史,中东地区同样专制保守迫害同志的沙特受到美国保护,而他后面说的其他穆斯林国家同样也有反同现象但却没有被炸死二把手这些等等之外。美国人以欺诈手段引诱一国二把手并将其在第三国家炸死,为了自己的个人选举利益和国家的中东利益,如此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竟然还会以反同被打活该来辩护。伊朗作为穆斯林国家,迫害同性恋,受人指摘,无可厚非。但是,美国人的行为同样要受到国际社会谴责。这两件事情显然不能做因果推导!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政府迫害同性恋或者同性恋意见领袖,反同人士难道不可以说这群人违背所谓的“自然伦理”,传播艾滋病,无法进行正常的传宗接代,教坏小孩子,这种似是而非的原因支持甚至鼓励国家这种行为。罪犯犯法受到处罚,但是他也有基本的人权,不能因为他做错事,就对他喊打喊杀,肆意蹂躏报复吧!这种基本的逻辑和思维,难道不懂吗?今天,但凡其他国家做这事,都百分百受到各种谴责和反制,而能有这么多人出来花式洗地,无非就是它是美国,全球的一超,拥有话语权和各种洗脑工具。
另一方面,同性恋群体长期受到各种压力和迫害,现今阶段稍稍有所缓解,然后就“自恃清高”,站上“道德高地”,对其他人指指点点,非我族类格杀勿论。一个支持川普的同性恋老板就不配成为“同性恋”?来自一个穆斯林国家的领袖就能被设计陷害而死?说好的平等呢,说好的自由呢?这和其他拥有话语权和主导权强势群体对同性恋大加迫害有什么本质区别?过去我一直在想,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女性在当下社会受尽歧视和羞辱,但是通常在一家中对女性最不好的是那个母亲和婆婆,为什么一个女性在自己好不容易站上“权力”地位的时候,不知道想起自己受过的苦难,希望自己的子女跳出命运的窠臼和恶性轮回,而是甘然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进一步地残害下一代,进而恶性反复,“乐在其中”。
昨天和友人排解郁闷时,她提到了鲁迅。突然间,理解他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020/01/06
记近来听闻多起“伤医伤老师”事件有感,5日感想,今天记录。
早晨六点半,醒,难再入眠,思绪万千,泪流满面。
我和许多同龄人相比有着极为不同的成长经历:由于各种原因,我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寄宿学校,到后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现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相信后来还是和学校脱不开关系。也就是说我在学校呆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里呆的的时间,我和各种老师说过的话远远多于和我家人说的话。
无论是出于多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和情不得已的缘由(说来话长),早早离家生活,注定了我儿时的成长极度缺乏母爱和父爱。而彼时,对我嘘寒问暖的,是老师;催我添衣保暖的,是老师;对我声色俱厉的,是老师;告诉我人生哲理的,还是老师…… 我必须承认,对于当时小小的我来说,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妈妈”和“爸爸”们。
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对我影响很深。我们这代人受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对于老师的态度也多少从传统的“尊师重道”转变成各种可以称兄道弟的“某某哥”和“某某姐”,直呼其名,各种取绰号,讲话轻浮,稀松平常。我不能说自己不受这种风气影响,但潜意识中我应该总是保持着对于生命中接触的所有老师那份别样的敬意和尊重。我当然知道人无完人,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缺点和毛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就像在医院里最想要病人活下来的是医生一样,在学校里最为学生着想的难道不是老师吗?谁的生活都充满了压力和挑战,谁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当踏进教室,当面对我们的时候,老师出于职业的本能他们总是尽量将最好的展现给我们。何况终日与他们打交道的我,总能看到老师们私下更多的温暖和可爱。
画面一幅幅闪过。
人生到此,我最想说声道歉的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她应该姓林,糟糕的我竟然忘记了她的全名)。她是师范大学的高材生,年轻漂亮,很有才华,甚至我使用至今的英语名字都是她取的。林老师是原本带我的周老师去生孩子接手的我们班,她真的很好,不是简单的让我们读课本,而是要我们去感受去体会。但当时我们很闹很不听话,甚至有些孩子有些坏,更重要的是我不能接受当时的自己,我也很闹,有情绪,很矫情,脾气不好,明明是自己没有认真学习而总是迁怒别人,但林老师她生气而不发脾气,她总是无奈。小时候,我见过太多老师被学生气到哭,气到上不下课,气到委屈往心里咽,我相信他们肯定有时候气到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但是我对林老师有格外的歉意,因为我打小挺乖挺听话,众多老师对我们的失望,我总觉得自己还是排除在外的。而林老师的失望中有我的一部分,甚至我觉得她是对我们的绝望,因为她找不到有希望的那个孩子——这个人原本可能是我。看起来,我是有点一厢情愿。
后来,周老师回来了,林老师走了。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想她走,觉得她镇不住教室,“纵容”那些坏孩子,我觉得他们很残忍。林老师去了低年级,她开始是教语文,后来改教数学。当时年幼的我,在路上远远见到她,总觉得她不开心,我也为她感到不公——她是多么好的语文老师,为什么让她去教数学。她离开我们班,就没有了交集,似乎她没有带过我们。当时的我应该怀着极为复杂的情感,刻意躲避她,不敢和她交流,现在想想应该是莫名的愧疚。
我还清楚的记得初中毕业时,当时的语文老师清华老师送给我们的寄语:与人为善。要善良,老师没有要我们成绩好,读书好,将来飞黄腾达,有出息。要善良,老师知道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不公与苟且,生活中将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他们不是简单的学生矛盾吵架,不是单纯的不喜欢你,而你同样面对诱惑和挑战,随时愿意踏过善良的底线。要善良,老师早早地在尚且单纯的我的心里埋下了种子。梦醒时分,我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时时刻刻总是那般的与人为善,但是梦醒时分,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善心,“不惮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他人”。要善良,老师,您当年和我说的话,我记下了。
古 今 中 外,伤医生伤老师伤人,我们不愿意也必须承认这似乎无法避免,但是为何此今日之中国,这种悲剧竟然频繁发生。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年幼之时,被长者早早地播下了善良的种子,告诉自己永远要真心善待他人,告诫自己千万不要以邪心揣度他人。
高考选专业那会儿,我妈特别希望我读师范或者医学院,出来能当老师或者医生,工作稳定,待遇优厚。我虽然十分尊敬这两种职业,时至今日有了更多接触,敬意更是有增无减,但是内心十分抗拒:一来我是真的连杀老鼠都很怕,怎么给人打针动手术;二来我还是且真心想永远当孩子,我怎么能成为老师教孩子。
前几年间隔在北京“北漂”,家里的亲戚总是旁敲侧击,阴阳怪气的表示:当初还是应该听你妈的读师范或者医生多好,出来就有工作,不像现在还漂着,连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临了,还会加上一句:你要不去考公务员吧。我内心是万马奔腾,好家伙儿,为啥在私企工作就不能是稳定下来,再说你们对医生老师和公务员是不是有什么“偏见”。
时至今日,许多国人对于上述三个职业的想法是极度扭曲的。内心深处其实瞧不起甚至鄙视这些职业,但总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从事相关工作。很多人觉得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总是有份穷酸气,总是高高在上,但还斤斤计较,古时那种私塾先生刻板印象挥之不去,所以貌似男老师在婚恋市场上并不吃香。另外,其实更重要的是:当下社会风气败坏,这些人也不难免俗,普通百姓总是觉得老师都是要家长送礼打点或者参加他们的补习班才会对自家孩子好;而医生总是喜欢给病人开各种高昂且无效的药物,通过对病人的过度医疗来赚取回扣;至于公务员,呵呵,都是贪官。反正就是这些人那占据了所谓的“社会地位”和“公共资源”,还总是中饱私囊,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但是呢,要劝起自家的孩子来,可不一样。老师多好,每年定期有寒暑假,而且可以开办补习班,又不用愁生源,除了工资外块一把一把的,可他们没有想到现在无理取闹的各色家长和目无尊长动手伤人的孩子;医生多好,工资稳定,地位较高,还有各种隐形收入,医院永远不用愁没有病人,医生永远是别人眼巴巴盯着的社会资源,可他们想不到医生尤其是大医院里的医生是多么辛苦,想不到其实多数的底层大夫不仅没有他们眼中的“优势”反而生活拮据,想不到多数看病的患者总觉得医生对他们冷漠想讹钱,还常常医闹伤人;以公务员为主的其他体制内岗位多好啊,每天朝九晚五,各种福利保障,关键还不用总是办事求人,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别人求你办事打点,且不说这些多说是他们一厢情愿,很多孩子也不愿意入职当天就能看到自己退休前可预见的碌碌人生。关键是,为什么平日里你们这么讨厌黑心大夫黑心老师和贪官污吏,可到了自己的孩子总似乎流露出默许和推崇,难道是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黑心大夫黑心老师和贪官污吏? 某次和阿姨聊天,我就是这么怼回去的。
假使我真的想教书育人,成为公立中小学的人民教师当然好,但是为什么不能进高校当老师,为什么不能在培训机构做老师,为什么不能上学兼职做家教老师;假使我真的要救死扶伤,成为人民医生当然好,但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发出医疗仪器和软件辅助医生治病救人,同样也功德无量;至于要报国从政,为百姓做事,我真的从来不怎么敢想过,我也同样对自己对待诱惑没有足够的“信心”,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达康书记和习总书记;如果成为一名公务员,只是为了捞到铁饭碗,我真的不想要和不适合我。
2019/12/27
我从小到大都不觉得也不被觉得写文章有多好,尤其是和班上或学校里的那些才女比(很奇怪,不同时期班上永远有写东西非常漂亮的女生),总觉得自己的遣词造句和她们差上一截,烂得无以言表。莫名其妙,现在反而被觉得在学术写作上还可以。 其实,我无论写啥都是在憋,所以考场写作不能憋,我很痛苦。开始要有计划写东西时会进入一种很拧巴的状态:先要东看戏看,东想西想;然后要各种唉声叹气,咒骂人生不易;真正动笔前要在白纸上打几轮草稿,最后才敲进电脑文档中。如果把总时长当作单位一,前面有的没的可能要占90%,真正写作部分只占10%。 好羡慕那些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下笔如有神。
2019/12/11
水不水课我不知道,但是垃圾学生绝对是垃圾老师培养的。 开头讲讲期末安排也就罢了,接着从考研扯到就业,从考博扯到英语,从女生适合当高校老师扯到还是去中学当老师好, 从杭电某会计专业成功靠着绘画天赋考到厦大文学系扯到自己宝贝儿子西电毕业放弃浙大保研申请到美国大学。 期间,我知道了杭二学军现在招老师只要研究生甚至只要清华北大出来的, 成功跨专业的会计同学初试第五名,厦大文学系去年招七个人且复试比例1.2:1, 他儿子托福107,GRE320+,包含McGill在内的加拿大三所学校都拿到了offer,美国七所拿到了五所,最后去了哥伦比亚大学…… 后来的内容,比如他儿子明年毕业要干嘛,留不留在美国什么的,我忍无可忍要求他打住,我也不希望有下回了。 拢共45分钟的课堂,大半节课在瞎逼逼,讲些有的没的,毫无意义,我考研考博考英语出国留学当高校老师还是当中学老师女生更适合什么工作, 不是这个课要讲的内容,这个课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经济。 终于开始讲经济了,第一页title讲完余下第一堂课,基本上还是在逼逼些我们知道的和课堂无关的看似有意义的新闻。 唯一有用的还是我们高中就学过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 当然,这种水老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强调“中国不行”,各种中国这不行,那不行,然后拿些夹带个人私货的二手新闻指点体制不好, 也不想想中国不行,有你的“功劳”,好端端的老师不认真上课,浪费几百位祖国的花朵时间,枉为人师! 也不想想中国的体制真的不好,怎么会有您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高校老师,不认真上课,还能拿着纳税人的钱在公立学校里头教书。 这样看来,制度真的有大大的提升空间,至少这种老师应该被趁早拿掉。 一个劲儿地暗示学生,考试认真不要水过,既然希望学生认真考试,能不能先自己认真上课,为人师表。
在杭电的一学期快要结束,同时上了老外的课和中国人的课,真是差距明显太明显。 这里并不想说咱们中国老师的上课水平和态度,教过我的老师我基本都很尊敬,但是给我上课的几位杭电老师水平真是不行,刷新我认知中的各种之最。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高校老师上课全程读课本:明明教工科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推荐了一本医学生相关入门书籍(已经非常业余),PPT做的还非常非常水, 全程竟然在读课本,后面干脆放起各种视频,上完第一节课,我就给导师“打小报告”。 学期末的评价,从来给老师教学打分都是高分水过,今年破例打了低分,最后建议栏日常写“很好”“没有”之类的,这次直接写:别再读课本放视频了。 另外,中特课就好好上天朝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节课拿过来放放金政委张局座视频,还算切题,你说放二十年前的大专辩论赛是什么鬼, 虽然好看,但是这么水,我还是要在背后画圈圈——指出问题。
总结一下,一次课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这真的很奇葩,现在中学都是50分钟以上,45分钟能讲啥,老外都是一小时走起,一分钟狠不得当两分钟用,给我们死命讲东西)
半节课让我们上去讲PPT,美其名曰“翻转课堂”;
半节课在胡扯(读课本的真是奇葩),美其名曰“做事先做人”,“研究生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节课放视频,这个是“多媒体教学”嘛;
上课结束,下课走人。
好了,多么生动的“现代大学生课堂”,不要太有意思!
对了,据说双一流是滚动的,HDU想努力,呵呵呵(通常我就两个呵呵),第一次觉得BJTU还不错,虽然被我们各种吐槽,那也总好过无力吐槽的“哀莫大于心死”。
2019/05/12
今天想说记录两件事。
一、看完神奇宝贝真人版我有点伤感,小时候看《留级之王》瑞恩雷诺字兹还是一个贱贱的留级生,后来是《假结婚》里头的小奶狗,并且拒绝观看一切关于《死侍》的电影,今天猝不及防地看到他演一个胡子拉碴的21岁少年的父亲。这就像是谁在我的脸上狠狠地打了一耳光,然后对我怒吼:“蚂蚁竞走十年了”。
Yeah, I am a f**cking adult. Damn it. I deny it!
二、我知道浅睡眠下,人能够清楚感知到自己的梦境,我又是一个非常多梦的人(这应该是某种疾病问题),而且梦境总是真实又荒诞,真实到经常虚实不分,荒诞到不合逻辑。今天做了一个奇葩的好梦值得记录:
当前工作的这组人在领导的带领下出差(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可能发生,可能是由于领导是出差狂人,所以神经元自动匹配到这个情景。),在返程途中意外遇到下暴风雨,一行人放弃搭车去车站,改做水路自己划船去车站(可能是头天看了小S四姐妹去旅行的综艺中反复提到划船的剧情,影响到我。),但是中间遇到阻碍(最诡异的是前面竟然有矮过我们身高的桥梁,然后领导徒手劈开,护船前进。),通过领导的果敢和勇气我们克服了苦难。这条河是海河,在我们谈话中提到,whatever,貌似是想说明故事地点在天津。渡过难关,很快就到了车站,这个时候一只流浪猫出现加入了我们的行程。然后,我们就继续行程,很怪,理论上我们是返程的,可能整段故事都在返程途中。
后面的故事基本和前面的脱节,猫咪时隐时现,然后多出了一个女性加入我们的团队(这个女性虽然在梦境中是我们不认识的,但是现实世界中也是我同事。),期间我两关系很好,她跟我说她是离家出走,因为种种压力。整个旅途除了前进,我们一直在等着和某个人(应该也是我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在梦境中扮演扫地僧的角色。)汇合,但是一直没有汇合,直到旅途快结束了,终于得知她已经到终点站的车站。那位中途加入的女性突然表露身份,说自己是之前那只猫变的,此时貌似我两已经产生了情愫,但是她只能和我到这一步,要告别了。到了车站,她当众一点点卸掉衣服,当然引起人群骚动,在遮遮掩掩中消失,貌似变成猫跑了(此处感觉十分香艳和梦幻,但并不色情,我也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当众卸掉衣服的情节。)。她消失后,留下了一堆给我们这行人的礼物,然后礼物后面就是我们要等的汇合之人。我看着礼物用塑料包装着,就说:她不是猫咪变得对吧,她只是要逃避将要面对的未知,回到她原来的生活。那位与我们汇合的神秘女性,没有多说,让我自己体会真真假假。我之所以认为这不是一个妖精为爱变成人的神话故事,是因为这些她留下的礼物竟然有着清楚的包装,如果是妖精变出的东西,应该是会没有包装的啊(这种神经病式的细节发现,是出自《美丽心灵》,因为纳什最后承认自己是精神分裂就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多年相处的女孩和男士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变化。这个重要且巧妙的梗,最后被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抄袭走。我在真实生活中对这件事一直很耿耿于怀。)。当我发现自己爱慕之人,不是猫精所变之时,此时像是开了天眼:展现出女子在原本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来自家庭工作孩子丈夫的无尽压力,她决定出走,后来和我们莫名其妙的汇合,然后与我产生情愫,但是她知道我两有很大的差距,她觉得要认清现实,让彼此回归原本的生活,选择在旅途的终点离开(此处情节可能受影响于最近看的影片《城市岛屿》和我早就知道故事梗概但一直不忍看的《蓝桥遗梦》。)。我看着她给我留下的礼物大哭,这些礼物可能是关于我们旅途中不经意提到的点点事物,充满回忆,触景生情,真是在梦里大哭,最后哭醒。但是感觉在现实状态下没有真的流泪。
整个故事中的我,指的是是梦境中的我,而且也不是简单的我内心诉求的映射,因为很多情节和我现实生活、内心想法一点都不相符。上述内容于下午五点后记录,部分情节有些忘记,不过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精彩。我的梦境一直都混乱而荒诞,感觉以后修修改改,希望可以写成小说或者电影剧本,哈哈哈!
2019/03/08
一群科研“巨婴”,都大我十多岁的人了,写出来的句子还是高考语文常见语病,逻辑不同,行文稀里糊涂!!!
2019/03/05
我发现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不喜欢林忆莲李宗盛,然后恬不知耻地以张国荣为偶像呢?
我比所有喜欢听的歌和喜欢看的电影里的男女主角都要惨,因为他们最多是“想的却不可得”,但是我的眼前却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当我意识到这个社会比我现实,却觉得比我还有理的时候,我知道除非我不喜欢人,否则我真的很难找到另一半!
2018/07/29
昨天,我有些累了,有些心烦,有些觉得力不从心,觉得怕事情做不好,怕到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今天,半梦半醒地听着龙应台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印象最深的就是:毕业以后,我们会踏上叫作“努力向上”的扶手电梯,中途没有停歇,没有中转,甚至没有终点。而每次的努力就是一层薄薄的灰,覆盖在我们的清澈的心上。不知不觉地,它就一层一层覆盖在上面,遮蔽我们的初心。而唯一让我们盖满尘土的心露出一丝丝清澈一点点初心的方法是孤独自处,不要和周围接触的人呆在一起,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虽然理论上,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但是我觉得似乎并不够,想想其实自己所谓的独处根本容不下自己发呆,容不下自己安静,总是恨不得让视频或者其他外在事物填充空虚。 想来,看点好东西——书或者好电影,静下心来写点东西,认真地听音乐,其实不仅会战胜虚无,其实也能战胜贪念,战胜恐惧,战胜不安。
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是挺拧巴的一个人,挺故作矜持,挺举棋不定。很多呼之欲出的东西却总是狠不下心,总是不能横下心一条道走到底,总是很长时间的缓冲。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但是,我现在总算是明确狠下心一件事:我一定一定一定要出国。
本周张宇视频看到了微分方程,计划是本月全部十八讲视频,现在看来有点慢。感觉想要学和需要学的东西真的实在有点多,但是这段时间的首要任务是考研,而且其实我的工作允许在工作时间进行学习,要好好把握。
2018/07/22
本周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日内竟然没有进行一点点考研复习,周末补上一些,定好计划,调好每日闹钟提醒自己。